各地方招商引资能否“抢”一个央企总部

2022-07-19 00:00

央企来了?

央企要来了?

央企已经来了?

“央企离京”的话题,再次触动各地方的“神经”。在印象里,自2014年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后,并不是每年都听到大动静。难道央企总部外迁,只是黄梁一梦? 

实际上,首都“大城市病”日益加剧,仿佛是气喘吁吁的“肥胖症”患者。政府对城市管理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,即加快非首都核心功能的“瘦身”步伐。其中,“身宽体胖”的央企则首当其冲。 

牵一发而动全身,似有“央企加速离京,各地闻风而动”之势,企业搬去哪里、哪些产业迎来外迁,成为各地招商引资争抢的香饽饽。不难想象央企选址,必不可少的是衡量城市间的优势。正如,去有鱼的地方撒网,到有草的地方放羊,谁贴近市场,谁又适合定居?各地方招引央企的帷幕彻底拉开,真准备好了么? 

岂有搬走之理?

据最新目录,央企共有90余家(非金融类)。从地理分布来看,几乎清一色的聚集在北京。换个角度看,这些央企中,前51家为副部级央企。其中,总部设在北京的央企共有34家,占据整整三分之二。

之所以这样,不是布局偶然,而是体制使然。央企既是经济组织,也隶属于行政系列。央企设立在北京,日常的运作少不了与国资委、发改委打交道,特殊事宜需及时上报国家机关。加之,科技、人才以及教育与医疗的优势,岂有搬走之理?  

但是,随着城市空间调整,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需要,央企总部正加速“离京”,北京势必要疏解,新时代即将来临…… 其实,央企离京并不是新鲜之事。远有首钢集团把钢铁产业的生产部分迁往河北秦皇岛、迁安和曹妃甸等地,留下非钢产业在京发展,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者。近有中国电子、中国船舶将于今年12月分别搬迁至深圳和上海,央企迁移的名单会继续多下去吗?

各地方招商引资能否“抢”一个央企总部

截止目前,年内7家央企的总部从北京离开。这意味着,外来企业迁往北京不再容易,而央企还要被疏解出一部分。“冻结”增量且“清除”存量,即将形成央企外迁“潮”。 

岂有接纳之力?

毫无疑问,央企离京必然是各地招商引资,备受关注的对象之一。即便是西安、郑州这样的中西部城市,也往往会为争取央企总部而绞尽脑汁。 

放在以前,大多数人认为央企的去向,不是上海,就是深圳,最多迁至周边津冀区域。其实不然,未来接收央企“大户”的一定不止于津、冀,副省级城市、产业聚集高的新区按照央企类型对号入座,这些地方也具备拥抱央企的能力。 

资源型——掌中宝

目前,处于矿产资源领域的央企,占据着各生产链的上游,中石油、中石化属于行业垄断巨头。像中国稀土集团外迁,必然是寻找稀土资源分布集中的地方。一眼看过去,江西赣南、广东粤北、四川凉山等地,占到稀土资源总量的98%。同理,山西、陕西、东北招引煤炭、农业领域的央企入驻,恰好是走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。 

重造型——心头肉

重型机械被称为工业之母,是解决中国重大装备卡脖子问题的中流砥柱。郑州、长沙、成都可以争取一下中国核工业集团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。这些央企在中西部不仅有资源配置,还有一些重要的子公司,毗邻注册地的区域有一定的承接基础。

科技型——脑中枢

众所周知,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。在科技转化、高新技术创新方面,合肥、东莞、苏州、西安等地方具有明显优势。科技型的央企去往民营企业活跃的地方,借助区域集成电路、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劲势能,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。放在“共同富裕”的目标之下,这符合上层的精神顶层战略。 

散是满天星

这一次,央企总部空间大规模调整仅是开始。北京到各地方的疏解,从表面看是缓解交通、环保的压力,实际上是“去行政化”的市场改革,实现区域均衡发展。各地方要想让央企安全迁移“着陆”,更贴近未来的发展需求,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。 

放开两头,管住中间。央企的负责人,不仅是企业的管理人,更是国家级别的干部。对于政策、信息的敏感度,办事效率的便捷度非常重视。地方及时清理过期、不适合区域发展的政策。在行政审批上,用一个链条就将央企和地方政府绑定在一起。同时,“放开两头,管住中间”下放部分审批权,让企业能多花时间跑市场,少花功夫找政府。 

实现全面冻编,逐步去行政化。鉴于体制化改革方向,实行穿聘任制的新鞋,摒弃委任制的窠臼,采取聘用考核制,让市场化“能进能出”落实落地。同时,通过亮岗竞聘、按岗聘任等方式,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行业精英和专业人才,打破传统思路的“痼疾”。未来央企人员的配置,完全由市场选聘决定,让管理人做没有头衔的“经商者”。 聚焦产业环境,平衡区域经济。不管央企总部迁移哪里,优先考虑的依旧是产业环境、关联度,各地方探索“自我造血”新模式,关注特色产业发展,从思想上搭起向上的“梯子”,依托产业、能源优势着力发展产业带。整体而言,提前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迁移“成活率”的问题,由点到面带动区域发展、提振城市经济。 

结语

央企外迁,绝对不是为了“扶持”区域经济发展,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再是政策宣言,而是进入实质落地阶段。接下来,各地方在基础设施、产业配套、差异化政策等方面造好“鸟笼子”,让这一批“俊鸟”早日归巢。央企即使抹掉“在京”二字,也能争当区域建设的先行者,获得更高的关注度。 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